《徐州医科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漂洋过海去寻梦
———优秀女大学生李巧利侧记

   期次:第7期      查看:56   

  2016年的半载时光,李巧利几乎是在“争分夺秒”中度过的。从春寒料峭的三月到盛夏炎炎的七月,她一步一脚印,为那场战役时刻准备着。
  在自习室孤寂地刷题,在天台的寒风中训练口语,在深夜里默默地看书……她无数次寻着凌晨的微光离开宿舍,踏着静夜的星辉归来。“那段日子艰辛枯燥,内心迷茫与困惑,专业书籍晦涩难懂。”李巧利坦言。
  2016年盛夏,那是一场会集23个国家和地区的82支代表队的巨大赛事。我校代表队以笔试环节国际排名第11的好成绩,顺利进入口试环节。在口试小组初赛和复赛中,以两次小组第一晋级半决赛,并最终取得国内第一、国际第六的好成绩。临床医学系2014级卓越医师班学生李巧利便是我校选出的优秀选手之一,通过这场竞赛,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高水平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拿到了印度尼西亚惹加札马达大学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入场券。
  “参赛前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希望,那时我刚大二,还没有正式接触过生理学,与学过这门课程的学长学姐相比没有一点优势,但我还是坚持走了下去。”“当经历层层选拔,得知我是那五分之一时,其实并没有松一口气。”她说,“因为那是老师同学们对我的信任,这让我惊喜又让我倍感压力。”
  “我很幸运,有着一群最棒的队友,一路以来携手并肩作战,从未计较个人得失,一切都以团队荣誉为重,记得比赛那天是我的生日,他们还偷偷给我买了礼物。”“我们的成功更离不开团队老师在学习上的指导,也离不开他们生活上贴心的照料。”“我也感谢当时的自己,这一路过程虽艰辛,但还是凭着勇气坚持到最后。即使最后的收获不一定是想要的,却一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李巧利意味深长地说。
  她带着笑容谈及在海外的经历,“竞赛结束后的晚上,我们和印尼的志愿者们坐在操场上,聊着各自的大学生活,侃着天南海北的事儿。那时有暖醺的灯光洒在每个人的肩膀上,落到眼底,夹杂着微咸味道的海风温柔地拂过每个人的脸庞,大家的欢声笑语在耳畔回响。”
  回想当时的赛况,李巧利记忆犹新,“队友老师们满怀期望的眼神,台上的无形硝烟,对手们相互认可的真诚微笑,台下来自各国高校的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她说其实上台之前,包括比赛开始前站在台上,她都非常紧张。但是听到题目以后,就迅速镇定下来。提到最紧张的时刻,她说话的神情也严肃起来,“公布比赛成绩时,名次是从后往前报送,我们一直没有听到我校的名字,心里特别害怕。但当结果宣布到第十一名是我们的时候,整个团队都乐坏了,激动地抱在一起。”李巧利嘴边又重新挂起了笑容。
  “回宾馆的路上,我们在印尼的街头手牵手唱着《夜空中最亮的星》,甚至已经不叫唱了,就是喊出来的。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心的激动与狂喜了,真的太幸福了!”李巧利兴奋地说。
  “许多事,历经时是苦难,经历后是故事。”李巧利把那段带着辛苦与甘甜的经历看作她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如今,她已收获“领航杯”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一等奖、2017“建策杯”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并被授予2017年徐州市“优秀女大学生”称号,荣誉满满,却是实至名归。(陆悦 徐胜男 汤双平)
J

徐州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949次访问,全刊已有1799797次访问